Browse Source

Merge branch 'The-Run-Philosophy-Organization:main' into main

pull/238/head
jiayouba233 4 years ago
committed by GitHub
parent
commit
a4e118c57a
No known key found for this signature in database GPG Key ID: 4AEE18F83AFDEB23
  1. 8
      README.md
  2. 4
      经济问题相关/README.md
  3. 90
      经济问题相关/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md
  4. 62
      经济问题相关/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md

8
README.md

@ -28,13 +28,15 @@
## 更新日志
今日(**2022-4-20**):
今日(**2022-4-21**):
- [经济探讨: 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经济问题相关/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md)
- [经济探讨: 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经济问题相关/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md)
- [润学伦理与国际主义精神](润学感悟/润学伦理与国际主义精神.md)
- [润学感悟: 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什么区别](润学感悟/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什么区别.md)
- [润学方法论: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案](润学方法论/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案.md)
- [从入门到放弃: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实操圣经](润学方法论/各国选择/美国/北美王探长: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实操圣经.md)
过往更新(不完全版):
- [润学方法论: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案](润学方法论/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案.md)
- [从入门到放弃: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实操圣经](润学方法论/各国选择/美国/北美王探长: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实操圣经.md)
- [章立凡:"国进民退"的三次教训](经济问题相关/国进民退的三次教训.md)
- [感悟: 我现在明白为啥要润了](润学见证(证词证言)/我现在明白为啥要润了.md)
- [感悟: 全世界可口可乐到底是不是一个味道?](润学感悟/全世界可口可乐到底是不是一个味道.md)

4
经济问题相关/README.md

@ -4,3 +4,7 @@
[房地产](房地产)
[国进民退的三次教训](国进民退的三次教训.md)
[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md)
[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md)

90
经济问题相关/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md

@ -0,0 +1,90 @@
> 作者:默默-KG
>
>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471609/answer/2413198649
# 我国GDP是美国70%,人口是他的四倍,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
因为我们是被「牺牲」的一代,「看起来赚了很多钱,但没多少是自己的」。
表面上GDP是美国70%,但实际有多少很难计算,应该离这个数字还有很大距离。
2000年之后,中国开启了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等为代表的大基建。或许你认为这是提高民生、福利,事实上这恰恰会降低内需。
假设没有资金的流动,以古老的义务工模式运作这个模型。建设如此之多的基础设施需要每个人每天抽出大量的时间去义务劳动。所谓义务就是免费。
可是工地上容不下14亿人,怎么办?变通一下,多数人去参加工作,把每天义务劳动时间段的工资上交就行了。可是怎么上交呢?
政府需要拿东西跟你换,但这个东西对政府来说最好没成本,想来想去土地和税收最方便了。 把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建成房子再卖给你,房价里就包含了你应该缴纳的「义务工资」。这样算下来,就是说5000的工资,实际上只有2500是真正属于你的。
至于税这部分,个人和企业收入还没提起来,没办法跟土地相提并论。
经济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房价上涨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越快,工资越高,缴纳「义务」的部分越多。这个逻辑在某个阶段是被认可的,也是可行的。
可这个逻辑不是万能的。个人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逻辑逐渐摸到了天花板。工作占用了年轻人大量时间,导致工作意愿降低,消费、生育欲望降低,增长空间不那么乐观,有反噬或者崩盘的迹象(所谓崩盘就是断供,房贷不交了,把交的钱退给我们,可钱已经花掉了呀)。
如果政府在个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里希望拿到更多,就需要提高个人收入,因此有了产业升级。毕竟从体力到脑力,个人收入指数增长。
拿到更多钱,政府继续更新城市,铺更宽的路、盖更高的楼、弄更大的公园、修更快的高铁。虽然可以让企业赚更多钱、个人赚更多钱、生活更好,但这个过程和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多少关系。
整个过程,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个民工,干最累的活、盖最高的楼、铺最好的路,赚到的钱留给下一代在城里买个房,让他们结婚、生孩子。
大概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么个情况。
我们之所以累,是因为2000年之后政府投资太大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这么大过,所谓一代人完成两代人的使命。
可以说,房价高只是政府选择了这么一条路,就算不选择房地产,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比如税收和义务劳动等等,总之政府搞基础设施需要钱。
理想状态下,如果中国从50年代就开始实施这项计划,而不是90年代才开始,我们这一代人也不会这么累,内需也不会这么差。搞得看起来赚了很多钱,实际上没多少是自己的。
-----
补充一下,
说要追上美国,美国哪有那么好追,追的代价是什么?
先不论美国300年历史,就从1880年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算起,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接下来美国可就真大发了。
- 1、美国参与了对外殖民,以中国为例,美国对1912年才灭亡的清朝进行了经济掠夺,获得了资产,虽然是后来者,但美国事实上参与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掠夺。
- 2、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1900年开始鼓励商业,金融、汽车等工业革命从欧洲传到美国,经济迅猛。同时远离欧洲大陆,避免了一战、二战的影响,欧洲产业大量迁移美国。
- 3、美国在二战期间大发战争财,提供了丰富武器,又以战胜国规划了战后格局,同时完成欧洲经济掠夺,吸收了大量人才。钱学森、邓稼先对中国两弹一星影响大吧?对美国来说不过沧海一粟。
不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杨振宁,爱因斯坦是德国人,去了美国,著名的原子能专家晗恩、火箭专家冯.布劳恩被抓获后送到美国。
苏联和美国对欧洲科学家的争夺直接导致两国在军事、航天、航空等方面的飞速发展。
- 4、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开放、最发达的国家,一直是移民天堂。大量人才源源不断涌入美国,基本没有付出成本就获得了大量人才,有金融的、科技的、互联网的等等,但凡在本国非常出色的人才都会选择美国。
- 5、美元-石油和无处不在的军事基地对全球资产疯狂收割。
- 6、2000年以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互联网革命的兴起。
- 7、2010年,新能源特斯拉的成立。
这样的美国在过去的150年里几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资本在发展。1900年美国名义GDP205.67亿美元,1999年达到了93535亿美元,翻了460倍,这种发展速度谁能比的了?
扪心自问,就算中国近三十年经济发展非常好,但我自认为能比得上美国1900-19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不错了。后面那些呢,尤其是2000年互联网革命,微软、谷歌、亚马逊这种量级,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可以媲美的吗?至于第七条新能源,中美算一起起步,两边互相打平好不?
这么说吧,前面中国发展速度快是因为基数低,人口多,真正的人多力量大,到后面老龄化,人口数量减少,追美国会非常困难,那是真刀真枪的脑力比拼,所以才会抓住人口红利这个时间段去发展经济,即便如此能100年内追上美国就已经很不错了。
只要接下来的100年不放弃追赶,中国人民的生活就不会比美国人民有优势,原因同样,政府需要从诸位身上拿钱继续投资。现在是房子,以后就是税。
可是,到这个份儿上,放弃追赶,中国会步日本后尘,人才被美国统统拿走,经济再掠夺一波,我们生活也不会好到哪去。
----
再聊一聊关于富人的想法。
仇富政治正确,但并不一定正确。
100个普通人重要,还是1个科学家重要,生命虽然不应该比较,但是一个钱学森顶多少个普通人?
道理很简单,各国对富人的政策会成为富人移民的重要因素,因为美国足够开放,所以富人会带着资金、技术移民,因此美国对富人政策非常友好。因为他们清楚,富人的创造力是普通人几十倍,乃至几百倍。
打击富人,建立很高的税费,对人才引进不好,同时也会打击富人创造价值的能力。打击富人很重要,保护富人也很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判断,要保护哪些富人,是实干家、科学家、发明家,还是演员、球员?

62
经济问题相关/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md

@ -0,0 +1,62 @@
# 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
> 作者:yue wu
>
>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846730/answer/1319030757
我来回答合适吧,因为我直接管理越南工厂。答案是 YES。就业的影响是铁板钉钉的。
大陆的经济体系庞大,虽然有影响,即使短期大量的人员失业,多数人还是可以找到新的岗位,去其他公司工作,或者开滴滴送快递保洁服务,再或者自己搞个凉皮凉面八宝粥摊位,怎么就不能活了呢?中华民族就是勤劳能吃苦 (这个措辞让一些读者感觉不适。靠自己独立谋生的人如果不勤劳不吃苦,难道还能靠拼爹么?),失业了能自己张罗饭碗,卖烧饼的大爷大妈也能攒钱供孩子读大学还买房。
失业了就再就业,多余的劳动力大量流向服务业。美团外卖骑手数据表明,约31%的小哥来自'去产能产业'的工人群体。饿了么蜂鸟配送发表的洞察报告也显示,约80%骑手是高中或以下学历,这与制造业工人的教育背景基本一致;约20%骑手有大专或以上学历 - 这与制造业工厂的技术员工程师及经理人的教育背景一致。如果有制造业工厂吸收,他们中的多数就可以成为中流砥柱。
我们项目之前在中国大陆做了十多年,后来大部分转移到越南胡志明工业园区。之前我的工作是管理大陆的工厂运营,对于越南项目只是偶尔做培训咨询。公司聘用了当地经理人,部门有3人管理团队。然后川建国对中国制造一搞关税,直接加速了产品向越南转移。川建国绝对是这个产业转移的罪魁祸首之一。25%的关税吓死人,我们好多贸易条件还是苦逼DDP,逼得实在没办法,Made in VN的标签能节省多少利润啊。公司同时大刀阔斧改革,把越南的部门管理团队解雇了,直接宣布归我一人管。越南项目以'大而乱'而闻名,我硬着头皮上。
产品转移期间发现越南的确问题多多。
首先供应链是大问题。不怕笑话,开始居然有标签盒子什么的都是从中国出口去的,运费比货物还贵。但是企业的投资是灵活的。开始没有供货商,一旦当地企业有稳定的需求,就一定有公司投资去满足这个需求。就这么简单。当然这需要时间,工厂的体系是很庞大而复杂的(专业工厂可不是小作坊),人员的培训也需要很多时间,但这个体系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的确可以建立起来。果然大半年之后,这些物料全部实现本地化。
其次是人才不够成熟。越南工厂的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并不是和中国大陆一样好。这个基本没有可比性,起码现在是这样。大陆的工程师随便一个10-20年经验,而越南工厂里工程师只是毕业几年而已,多是大学毕业几年过来的。越南开放才多久?根本没那么多现成的专业人才,哪里像大陆这边一堆堆的什么职位的都有。都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培训。而且他们的英语我的天,说得清楚的不多,但抓几个主词我还是听得懂的 (我的英语水平是专业翻译,后来转行做销售和运营管理)。他们会安排英语比较好的和我们做接口,而且有大量的国外经理人,本地的经理人占很小比例。
中国人是精明而努力,越南人也有聪明的。有大学学历还会英语,一到外资工厂好好钻研几年专业有了经验,立马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随着时间推移,相信本地人才会逐步成熟。这是必然的趋势。
大量外企公司接受转移到越南,核心就是因为便宜。中国大陆的人工成本太高了,也听说有的大陆园区收取租金吓人(一二级城市园区)综合成本居然世界领先(一个老外总经理说的我也没有考证),当地以为和企业成亲了就可以压榨了,但企业依旧会持续寻找成本构成的最优解。大厂搬迁是浩大的工程,需要考虑未来至少10年的规划,所以外企多半不会从上海搬到成都之类,因为地区成本差异比较有限。去偏远城市又没有良好的综合系统支撑,尤其还要考虑出口美国的高关税问题,所以还是离开大陆了。
越南人工的确便宜,只是中国的一半。既然价格便宜了,客户也不能要求完全保持和中国大陆一样的品质和效率 - 多少你总要妥协一点不是么?又好又便宜的事儿,只能梦里才有。同时客户的管理成本会高很多。一个很优秀的工厂不需要客户掺和,他们自己可解决99%问题;而一个落后的工厂每天都有问题需要客户帮忙,而且还会重复犯错 - 但是我们公司又不新招聘人,意味着大家会忙很多头痛很多也是活该,毕竟省钱了啊。接手越南后我变得比较佛系。他们做不到的事儿,你push是没有用的。不如按照他们的节奏和方式来慢慢努力,做得好就多鼓励,同时让他们看到规则后面的道理,结果进步非常明显。我接手苦战半年多,项目终于走上正轨。
有知友提出越南人不如中国人聪明智商高,最终会影响项目成败。我当然希望咱中国能多拿订单,但越南的情况真没那么差,毕竟跨国公司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经理人在管理。从生产流程来说,自动化程度很高了大概80%已是程序控制,比如测试只要把模组放上机台点击鼠标按程序走下去,测试完毕拿出来即可。复杂组装的部分,笨一点也可以学,一周内重复练习1000次肯定也熟悉了,虽然中国工人可能只需要100次。这无非是学习曲线长短的区别而已,不是会与不会的巨大差异。所以越南制造对于中国制造的确是直接的竞争关系,尤其是低中端产品,占我们公司全部产品的70%。
据《南华早报》三星电子苏州电脑厂已收到正式通知,三星将关闭在华的最后一家电脑厂。苏州厂大约有800多名员工受影响。2019年三星还关闭了其在华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有机会去胡志明9区工业园的,请去看三星的厂区有多么庞大。没办法,成本数据摆在那里。同样的电路板设备加人工费,越南报价比大陆工厂便宜60%,对方还是一级老厂有欧美大客户。我们看报价也傻眼了。
越南还有一个中国不具备的优势,就是它因体量小而具备充分的择优权。体量小通常被认为是劣势,但面对大量的外资候选就是优势。这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比如胡志明9区工业园,地方就这么一点,比如300个容量,候选的有1千怎么办?肯定是最优秀的公司进来。注册资金多少刀?行业竞争力地位如何?前几年销售额多少?在越南期望出口额度多少?体量小就必须严格甄别,行业顶尖的才能进来。即使三四流的公司能混进来,无法很好地生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有竞争力的薪酬,人才立马流向有竞争力的公司。这个流失和衰败的速度真可以用天来计算。
的确有项目转移越南而失败的例子。尤其一些很复杂很精密的产品项目,需要大量资深的工程师和聪明的操作工,还要有善于沟通和协调的资深经理人。这些项目在越南工厂做失败了,然后再返回到中国大陆来做。这其中有个原因就是时间。比如越南需要18个月才能完全成熟,但客户等不了啊。大半年无法发货,客户订单黄了要被拖死了,只能再回来找之前大陆的合作方。这些往往不是什么大项目,资源有限肯定拖不起的。拖得起的肯定还继续投资坚持,否则你搞了一半走人,算是给谁做嫁衣呐?其实现在这个阶段还是拓荒时期,小项目小公司就不要去凑热闹瞎掺和,除非你能直接去吃现成的。大公司投资是需要的,人家是长期发展至少几十年的规划,多少亿美金放下了慢慢搞。
越南对于出口型企业的很多规矩是挺死板的,比如用不了的物料最后处理居然会按仓储天数收取罚金(本来就损失了物料钱还要交罚款??有比我们更冤的么?)。但总体是非常鼓励企业发展也比较合作,局势总体安定。越南年轻人比例很高,也很乐意进跨国公司的工厂工作,本地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相信他们能够利用好这次机遇大力发展经济。这个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只要越南自己不作死就行。
印度的产品项目还没有,公司担心那边太乱不好控制,而且阿三鬼主意多不好管理。在越南的印度经理人非常多。印度人喜欢抱团,你雇1个吧,他站稳了就能给你介绍20个。目前我们在用印度的IT服务,肯定不如我们本地,但相互适应后确定完全可用。费用节省超过一半。大陆的人工的确贵,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
总之祖国庞大的经济体系稳定,尤其服务业继续繁荣发展,这意味着巨大的内部消化能力。目前不必担心,只需努力。
8月1日更新
有答主提供证据说越南员工不好管理,不肯加班赶工期,动不动就罢工和公司对峙,有个帖子是讲台湾工厂的实例。这方面我希望大家客观看待,这的确不是普遍现象。罢工就好像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产生条件,而公司的管理方式就是关键因素。我们项目原来在广东也曾罢工。当时是因为工厂把加班费计算方式改变了,员工觉得不划算,于是罢工,说辞是:还我血汗钱!那个阶段我记得的罢工起码3次,连洗手间里都写了罢工语录。那这是否可以说明我们中国工人爱罢工呢?当然不是。
我们项目在越南运营有4年了,我接手项目1年多,从来没有发生过罢工,平时从来没有因为找不到人加班而延误交期,春节除外。我们项目几千人,每个月几百个订单,摊子绝对不小,有相当的代表性。人性化的管理很重要。说白了,管理者不能让员工感觉不合理或者不公平。比如越南的春节,员工都是回老家,很像我们大陆的春运。员工花数个小时在路上飞机换巴士,再换三轮车甚至马车,就是为了回家团聚,一年一次,放假延续约10天。这个特殊节日期间,你如果要求赶紧回来加班吧,那就是缺德无疑。
越南团队多是20多岁弟弟妹妹都喜欢玩。他们会告诉我,下周一不来上班了,大家要出去玩,难得的集体活动大概半年一次。跟我请假,我就爽快答应,祝他们玩得开心!人家平时晚上加班也没跟我要加班费,产线安排好了他们出去玩,这也过得去。我周末发邮件他们都有人及时回,我怎么就不能祝福他们度过愉快的一天呢。
还有一次突然早上有个核心员工跟我请假,说家里有急事(回外地的家需5个小时)要马上请假离开。那个妹子平时大咧咧,碰伤了左脚还要搞伤右脚的那种,我担心她慌慌忙忙在路上出事。立马告诉她,家里急事你随时走,一路注意人身财产安全。请她保持冷静,再大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我邮件写的是真心话: Your family should always come first.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她回家之后,晚上居然还坚持看邮件,第二天远程参加例会。我是挺感动的。
类似的小事慢慢堆叠,我们的团队合作关系居然变得很融洽,基本上我指哪里,他们搞哪里,问的事情件件有回应。这是我接手项目时根本不敢想象的。去年夏天我几乎有抑郁症表现,每天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日常的剑拔弩张让我身心疲惫。之前SVP也介入这一块,他也说自己也没办法,说了他们不听,很多员工觉得压力大就不做了。我曾经去参加他的会议,扯2个小时完全没效率,拖累至少十几个员工,和大老板开会神经高度紧张,完了哪还里有时间和精力做事?
我跟团队说,我们例会就争取40分钟左右结束,提前准备好信息,及时沟通安排清楚。这对于几个亿的中型规模项目挺合适。年轻人喜欢高效利落的方式,他们配合得很不错,人员大局稳定业务越来越熟悉,开会气氛居然变得轻松起来。对于优秀员工,我反复地公开表扬,督促项目组加工资发奖金。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员工,我和他们经理说,你再找200个人也没他这样能干的,他在这里你我都会好过,必须重奖$留住人才。
评说员工好不好管理,不如看你是在如何做管理。人性是相通的。台湾工厂我知道滥规矩是比较多的,有的甚至反人性比如禁止聊天,导致工作气氛压抑,员工关系淡漠甚至冷酷。每天人像机器一样上班下班看不到出路。为什么只有富士康有连环跳楼悲剧,其他大厂没有呢?这可不是凑巧。
规章制度有礼有节,日常事务有人性关怀,给予人才足够的重视和价值尊重,这都是管理者该做到的。这些方面都捋顺了,员工管理就不是问题。实事求是而已。
*******
知友的评论和提问五花八门,谈到越南政局南北差异劳资关系之类。抱歉我无法回应。几亿美金的项目其实是沧海一粟,我每天耕这三分地,根本没资格操心大局。越南工商局海关的事我不关心,反正我无力改变。我会特关注员工的需要和情绪变化。谁加班发邮件太晚,我会提醒TA别这样耗费自己,要早点休息。如果谁的邮件或发言状态不佳,我会私下问:你怎么啦?经历1年多艰难的磨合,现在项目组整体是和谐而高效的。这个状态大家都很珍惜
Loading…
Cancel
S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