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itted by
GitHub
24 changed files with 384 additions and 10 deletions
@ -0,0 +1,6 @@ |
|||
# 14 亿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 |
|||
|
|||
 |
|||
|
|||
 |
|||
|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114 KiB |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524 KiB |
Binary file not shown.
@ -0,0 +1,27 @@ |
|||
# 德国人与居委会的录音听后感 |
|||
|
|||
[录音视频文件](德国人与居委会的录音.mp4) |
|||
|
|||
其实这是一个居民,当遭遇不公的时候,正常的质疑和反抗的权利。 |
|||
|
|||
如果连这种权利都没有,请问人还是人吗? |
|||
|
|||
录音中反复出现的**disgrace to you, to shanghai ,to china; the government is a mess,fucked up, worse than my kindergarden**,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
|||
|
|||
人不如狗,只能无条件的服从、被驱赶、被奴役、被固化、被异化。 |
|||
|
|||
可惜,现阶段,这行和政府平等对话,据理力争,讲道理的条件,仅仅只是外国人的特权 |
|||
|
|||
因为他们背后真的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大使馆(听录音内容)是最后一道防线。 |
|||
|
|||
而咱们的吴京战狼,却仅限于颅内高潮和自嗨。之前总说网上00-10后小粉红这么多,多半是被教材新闻媒体和考试洗脑,没有经历过毒打。 |
|||
|
|||
我相信他们现在是经历过了。至少上海的小孩子们。希望以后他们的粉红浓度能降低一点。 |
|||
|
|||
一个在上海的外国人尚且如此,只能搬出大使馆和媒体报道自保;而一个真正的中国上海本地人在上海会什么样的对待,大家则可想而知了。 |
|||
|
|||
外国人喜欢上海是因为上海之前看起来,政府的法制和效率离现代发达国家最接近 |
|||
|
|||
现在原形毕露之后,他们会大规模撤退吗? |
|||
|
|||
我们拭目以待。 |
@ -0,0 +1,21 @@ |
|||
# 流行病学专家李觉:“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 |
|||
|
|||
面对战“疫”大考,上海始终坚定不移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力推进疫情社会面清零攻坚。 |
|||
|
|||
“与独特而狡猾的对手作战,必须主动进攻!”流行病学专家、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李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而我国人口基数大,现阶段一旦“躺平”,医疗资源会面临严重挤兑,造成更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避免对整个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 |
|||
|
|||
就病毒本身的特性而言,新冠病毒正不断进化迭代。从2020年最初的原始毒株,到后来的德尔塔、拉姆达等变异株,再到如今奥密克戎也已更新至第二代。“奥密克戎变异株BA.2分支,传播力度R0值为9.5,这意味着1个人可传10个人,而2020年初期,原始毒株的R0值在2.5-3之间。由此可见,现在的传播力几乎是早期的3-5倍。”李觉说。 |
|||
|
|||
总结全球的抗疫模式,李觉认为,大致可分三种:一是西方大多数国家选择的所谓“躺平”抗疫;二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三防”原则,即“防症状、防重症、防死亡”;第三种就是我国始终坚持的以人为本“动态清零”总方针。 |
|||
|
|||
“‘动态清零’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的考量,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李觉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加之“一老一小”等易感人群新冠疫苗的接种率低于全人群平均水平,如果不坚持社会面清零,短时间内病毒大面积暴发,势必要付出巨大的生命和经济代价。 |
|||
|
|||
眼下,上海已开展一段时间的社区管控,但每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这是为什么?在李觉看来,这是符合流行病学规律的。 |
|||
|
|||
传染病流行病学存在这样一个发展规律:起始期——迅速增长期——缓步增长期——平台期——下降期。分析近几日上海新增阳性感染者数据,李觉认为,目前全市正处于平台期,确实会有一定波动,“病毒有潜伏期、筛查数据也有一定延时,但只要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数据一定能够降下来。” |
|||
|
|||
最近这段时间,李觉正忙着到各小区做现场流调。复盘近期调查结果,他也提醒市民,团购物资一定要细致做好消杀工作,尽量做到非必要不团购;有阳性感染者的小区要及时做好消杀。 |
|||
|
|||
当前,全市正聚焦重点、分区分级,实施核酸筛查为主、辅以抗原筛查的方式,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人员实施全员检测筛查,并将依据阶段性筛查结果,动态调整“三区”划定,努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
|||
|
|||
“管好‘三区’,努力将封控区和管控区的感染人数降下来,防止防范区反弹,这样风险就能基本控制。”李觉说,曙光就在眼前,请大家坚持并坚信,动态清零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
@ -0,0 +1 @@ |
|||
|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284 KiB |
@ -0,0 +1,23 @@ |
|||
过去20年飞速的经济、科技的发展,确实掩盖了很多问题。外宣内宣确实有一套,新四大发明,高铁,bat全球扩张,今日头条快手美团,各大投资机构独霸华尔街。。。我都差点被骗,认为全世界一团糟,风景这边独好了。 |
|||
|
|||
虚假的面具也只有在真正的危机中才会得以揭开。以前,问题的暴露都是零散的,零星的,一个星期就忘记了。 |
|||
|
|||
现在,大家算是明白,在这个全国最发达最法制政务服务最高效的地方,普通人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了 |
|||
|
|||
缺乏监督,缺乏质疑,缺乏质询,一味地服从,一味的让步,最后是个什么样子。 |
|||
|
|||
政府的本质就是人民权利的让渡,对让渡后的权利就是要警惕,就是要监管,甚至要自卫,你才会有尊严,你才可能活的像个人。 |
|||
|
|||
这个世界文明200年前就搞清楚的事情,咱们中国人小学课本都不教,还以为自己真的是天选之国,天选之民,体质很特殊,可口可乐可以不是一个味道? |
|||
|
|||
现在醒了吗? |
|||
|
|||
如果不是出于基本的尊重,我都不愿意称还活在大陆的这些所谓的人民为现代社会的“人”。可能比清朝的“人”差不了太多。 |
|||
|
|||
他们的尊严毕竟,连外国人的丁丁都不如。 |
|||
|
|||
这件事已经成为全球笑话了。全世界这次也彻底理解了中国是什么样子。下次被人笑话,还真的别怪别人“辱华”。 |
|||
|
|||
 |
|||
|
|||
人家有这个勇气帮你辱华(参考德国人录音,disgrace to you, to Shanghai, to China, fucked up,government is a mess)算是帮你出了口气,你脊梁骨弯了站不起来,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脊梁骨可还是直的。 |
@ -1,9 +1,11 @@ |
|||
内容提纲 |
|||
|
|||
[北美王探长:移民美国到底有多容易?为什么来了就是美国人?](北美王探长:移民美国到底有多容易?为什么来了就是美国人?.md) |
|||
|
|||
[什么是NIW](NIW.md) |
|||
|
|||
[身份和签证顺序](身份和签证顺序.md) |
|||
|
|||
[没抽到H1B怎么办](没抽到H1B怎么办.md) |
|||
|
|||
[王探长揭秘EB1, EB2, L1的申请难度](王探长谈为什么来了就是美国人.md) |
|||
[北美王探长:"从入门到放弃" - 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实操圣经](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实操圣经.md) |
|||
|
@ -0,0 +1,74 @@ |
|||
# 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实操圣经 (2022) | 美国EB5投资移民排期多久?EB5投资金额多少钱?投资款钱能拿回来吗? |
|||
|
|||
> 作者:北美王探长, 转载自:[润美国网meiguo.run](https://www.meiguo.run/post/%E7%BE%8E%E5%9B%BDeb-5%E6%8A%95%E8%B5%84%E7%A7%BB%E6%B0%91%E7%AD%BE%E8%AF%81%E5%AE%9E%E6%93%8D%E5%9C%A3%E7%BB%8F-2022-%E7%BE%8E%E5%9B%BDeb5%E6%8A%95%E8%B5%84%E7%A7%BB%E6%B0%91%E6%8E%92%E6%9C%9F%E5%A4%9A%E4%B9%85%EF%BC%9Feb5%E6%8A%95%E8%B5%84%E9%87%91%E9%A2%9D%E5%A4%9A%E5%B0%91%E9%92%B1%EF%BC%9F%E6%8A%95%E8%B5%84%E6%AC%BE%E9%92%B1%E8%83%BD%E6%8B%BF%E5%9B%9E%E6%9D%A5%E5%90%97%EF%BC%9F) |
|||
|
|||
## “从入门到放弃” - 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 |
|||
|
|||
为什么“从入门到放弃”? |
|||
很多人觉得现在自己移民不了美国的原因是没钱,可国内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很多人找我想直接砸一百万美金能赶快RUN就行,但其实目前光靠砸钱投资移民反而不能快速移民美国。 |
|||
|
|||
|
|||
目前EB-5投资移民签证的确不建议办,我就不展开相关实操攻略以及排除一连串天坑注意事项了,只分享一下EB-5表面上无排期,却“从入门到放弃”的简要原因: |
|||
|
|||
|
|||
1. EB-5主要分成两种途径,区域中心投资和直接投资。区域中心因为是被动投资投资人不用操心以及可以计算间接就业人数的原因,一直是绝大多数中国投资人们的首选。 |
|||
|
|||
|
|||
2. 但是区域中心项目其实一直只是EB-5的临时项目,虽然从1992年诞生以来,靠延期续了快30年的命。但因为EB-5改革法案反复扯皮,终于从21年6月30日开始续期失败,就正式被移民局冻结了。 |
|||
|
|||
|
|||
3. EB-5区域中心不仅不审批新的项目。连之前已经审批的项目,受益人身份也不能进行调整。区域中心的排期也就一直被冻结在15年的11月22日。虽然一直在积极上诉移民局,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续上命。 |
|||
|
|||
|
|||
4. 而直投项目在1990年被写进移民法永久有效,现在依然可以正常受理。更重要的是从21年11月15号开始,直投项目的排期和区域中心史上首次脱钩,而且直接就加速到无排期,很多移民中介又高潮开始忽悠四处兜售了! |
|||
|
|||
5. 先不说直投项目的挑选和运营比区域中心难几个数量级,“无排期”本身就是一个移民中介彻头彻尾的噱头。无排期确实是真的,但是没告诉你最大的坑是提交EB-5申请的表格压根无法像EB-1加急PP十四天就处理完。你猜猜光审核EB-5申请表格现在需要多久? |
|||
|
|||
|
|||
6. 我刚去移民局查了最新的审核周期,申请表I-526处理时间长达47-71个月,也就是4-6年。等审核时间到了,你投资的项目还能活着都是奇迹。。 |
|||
|
|||
# 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实操常见问题FAQ |
|||
## 2022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排期多久? |
|||
综上所述,美国EB-5投资移民区域中心排期目前完全冻结。美国EB-5投资移民直投项目表面上无排期,但是表格审核需要47-71个月,也就是4-6年!目前不建议考虑EB-5投资移民项目!不要被无良美国移民中介或移民律师骗了!! |
|||
|
|||
|
|||
### 最新进展:国会通过了《2022年EB-5改革与诚信法案》(EB-5 Reform and Integrity Act of 2022) |
|||
从2022年5月10日起,EB-5区域中心项目将重磅回归并至少续期至2027年!但是相应会有很多变化,之后等有合规靠谱的项目后我会再具体分析分享。 |
|||
|
|||
|
|||
## 2022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投资金额最低多少? |
|||
从2022年5月10日起,EB-5目标就业区域(TEA)最低投资额涨至80万美元,直投直接投资最低金额增长为105万美元,基础设施项目的最低投资额将为80万美元。 |
|||
|
|||
|
|||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金额本身只是整个EB5投资移民签证开销的一部分,另外还会有很多其它的费用,包括并不限于:移民顾问费、项目管理费、律师费、会计师费以及一整套文件和流程费用,这些其它费用的总和通常是10-20万美元,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
|||
|
|||
|
|||
另外从2027年起,EB-5直接投资最低限额将每五年根据通货膨胀情况(CPI)进行调整;对于TEA和基础设施项目,最低投资额将相应增加至直接投资最低投资额的60%。 |
|||
|
|||
|
|||
### EB-5最低投资金额背景知识 |
|||
很多人听说EB5的投资金额是50万(指定区域)和100万美金,但是特朗普执政后移民政策明显收紧,投资金额几乎直接翻倍! |
|||
|
|||
|
|||
从2019年11月起目标就业区(TEA, Target Enployment Area)的投资门槛提升至90万美元,非目标就业区(Non-TEA)项目的投资额从100万美元提高到180万美元。 |
|||
|
|||
|
|||
但是经过区域中心对美国国土安全局持续不断的上诉,在2021年6月成功因为前代理国土安全部部长Kevin McAleenan没有遵守正常的任职程序,无权颁布涨价法规,所以2019年11月生效的EB-5涨价法规被判为无效。投资金额重新回到50万和100万美金。 |
|||
|
|||
|
|||
美国时间2022年3月11日,国会通过了《2022年EB-5改革与诚信法案》(EB-5 Reform and Integrity Act of 2022),新法案将于60天后生效,也就是上述的2022年5月10日。 |
|||
|
|||
|
|||
## 2022美国EB5投资移民签证投资款钱能拿回来吗? |
|||
虽然理论上如果火眼金睛选择了好的项目,不仅能拿回投资款,运气好的还能有投资收益能覆盖掉相关的费用。 |
|||
|
|||
|
|||
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千万不要被移民中介或者区域中心吹得天花乱坠的项目冲昏了头脑,项目能顺利撑过两年临时绿卡(有条件绿卡)转正已经算万幸了。 |
|||
|
|||
|
|||
更多的项目不管看上去多么高大上多么有前景多么靠谱,不仅会烂尾让你血本无归,更可怕的是以各种理由督促让你不断追加投资,最后能让你变卖国内各种资产,在绿卡转正前充分利用你的侥幸心态,直到榨干你的最后一滴血。 |
|||
|
|||
|
|||
投资有风险,All-in需谨慎。个人只建议用可支配资产来运作美国的投资移民签证。 |
|||
|
|||
节选自北美王探长[《人人都是美国人》- 润美实操圣经](https://bit.ly/3EuOG7P) |
@ -0,0 +1,67 @@ |
|||
|
|||
|
|||
## 前言 |
|||
有很多朋友咨询我润的事情,问我要一些绿卡、签证、留学的基本资料。我基本都拒绝了。不是我不想给,也不是不能给,而是我把我的材料给你你也用不到。因为润的方案排列组合太多了,你需要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案。今天我要分享一个事情,如何建立已经正确的润方法论。 |
|||
|
|||
就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事情一样,润也是一个“小马过河”的事情。你做不到的事情,石原里美的老公做得到。润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每个国家润的路线大体相同,无非就是读书、结婚、投资,找工作,但是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排列组合起来,那就是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而润的方法论,就是让你如何在这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中,寻找一个成本最低而且你能做到的可能性。 |
|||
|
|||
## 润的常见路径和Cost |
|||
在本章我会对润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一些常见方法的Cost。当你了解了足够多的路径并且知道如何评估每个路径的cost,你才能选出一个local or global optima。整体上来看,当你发现一条润的路径,你需要评估: 1) 我能做到吗, 2) 需要多少钱, 3)需要多长时间, 4) 润失败被迫回滚的几率有多大? |
|||
|
|||
**读书**。据我观察,绝大多数润的人是通过读书来实现的。去一个国家读书,毕业后找工作、申请PR,是最为直接的一个途径。对于一些已经工作的人,重新去申请一个master或者phd的学位,然后重新开始,也是可行的。国外的master和phd学位普遍采用申请制,比国内的要灵活的多。 |
|||
|
|||
读书的cost很好分析。一方面,你要先评估自己能申请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然后,看下读书期间要花多少钱。对于已经工作的人,你还要算上自己因为不能工作导致的收入损失,这也是你要考虑的cost。另一方面,风险也是cost,没有哪个国家,你去留学了就能留下来。那么你需要评估你留下来的几率是20%, 还是80%。据我了解,90%以上赴美的留学生最后都回国了,他们不是选择回国,而是没得选。 |
|||
|
|||
**求职**。对于即将毕业或者已经工作的人,不读书、直接申请某个国家的工作,也是一条可能的路径。那你就需要研究你的能力到底能不能找到这个国家的工作,并且你的这个雇主能否为你解决工作签证问题。这里面隐含两层意思: 1) 你的能力是否足够在这个国家找到工作, 2) 这个国家的签证体系是否足够友好,这是你作为一个外国人找工作的额外cost。如果你能直接拿到一个国家的工签去工作,那基本上这会是金钱成本最低的方案。 |
|||
|
|||
对于非留学生,不同国家的求职签证的友好程度差别是非常大的。比如美国的话,除了杰出人才基本没戏。新加坡有个叫EP的工签,满足一定的薪水要求即可,相对来说不算很难,而且出签非常快。如果你有朋友run去了新加坡,他大概率拿的EP去的。据我了解一些欧洲国家普遍要更友好一些,但是也并非零门槛。 |
|||
|
|||
**绿卡**。绿卡是美国的叫法,以前美国permanent resident的卡是绿色的所以叫绿卡。实际上现在已经改成蓝色的了。PR是绿卡更加准确且通用的叫法。虽然多数人是通过读书->工作->绿卡的方式留下来的,但是既然有可能跳过读书这一步,当然也有可能跳过工作这一步直接获得绿卡。 |
|||
|
|||
有些国家的绿卡是可以人在海外申请的,比如美国的EB1A、EB2-NIW、EB5以及亲属移民。加拿大的express entry在疫情之前也是在海外可以申请的。反例则是新加坡的PR,新加坡的PR似乎是不能在海外申请的,我看到的case都是拿EP签证去工作、然后到一定时间之后申请PR。对于已经工作的人,完全可以考虑有没有一步拿到PR的可能性。即使你不能立马拿到PR,你也需要评估通过工签、学签入境后拿到PR的可能性和成本。 |
|||
|
|||
绝大多数国家的绿卡,如果你通过工签和学签润过去,在工作满一定时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都可以拿到的。这些数据,需要你挨个去搜集。有的国家可能会要求语言考试什么的。但是美国比较特殊,美国的绿卡配额制度对中国人和印度人非常不友好,如果你要去美国,即使你拿到工签,你还需要计算下由于一直拿不到绿卡失去很多自由的cost。 |
|||
|
|||
**投资**。有些国家通过投资一定的钱,可以获得工作签证或者绿卡。因为实力不允许,所以我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
|||
|
|||
**结婚**。一些国家是可以通过和公民或者PR结婚获取移民资格的,不展开。 |
|||
|
|||
**买护照**。有些国家的护照是可以直接花钱买的,比如圣基茨、格林纳达之类的。这些国家都是给有钱人卖身份的,买了护照的人也不会真的去定居,参考玩弄美国老头的孙老师。打工人请跳过。 |
|||
|
|||
**Don’t ask don’t tell**。这条路径不展开。 |
|||
|
|||
## 正确的方法论 |
|||
润的路上有无数种排列组合,你很难立马找到最适合你的路。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呢?不要加入一个群,马上就问怎么润。正确的姿势是:通过在网上搜索各种案例、和熟人讨论、和移民中介讨论,收集大量的信息,熟悉每种路径的成本和具体方案,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路径。而更为准确的方法,就是在你有了一些基础知识后,寻找一些和自己背景相似、而且已经润成功的案例,然后复制粘贴即可。 |
|||
|
|||
先说移民中介。移民中介这个圈子非常的黑,他们基本上是靠信息差或者忽悠你来赚钱。老实点的移民中介,会给你推荐你能润同时他能赚最多钱的方案。不老实的中介就是直接骗你钱了,最后你润失败而且钱没了。但是和中介聊天通常他们会告诉你一些初始的信息,比如投资移民门槛、绿卡难度等信息。但是不要轻信中介,你要学会过滤中介提供的信息。很多中介收你30万,最后只帮你填了张表,那张表你google下就知道怎么填。正确的姿势是从中介嘴里套一些方案出来,然后自行评估。 |
|||
|
|||
然后就是找熟人和网上的案例了。复刻成功案例是最简单的润的方法。如果你能凑巧找到一个背景相似的熟人,而且他已经成功润了,那你复刻他的案例大概率没错。但是如果你不能凑巧有这样的熟人,那就只能通过去网上找案例。当你看到一个网上的成功案例或者别人推荐的方案的时候,你需要把里面的各项细节拆开,评估一下自己能否做到,以及各项成本,最终决定自己要不要去做。 |
|||
|
|||
我在各个论坛潜水,从身边的人收集了一些真实的case,以下是我分析各个方案的过程。这些方案不一定适合你,但是你可以参考下我是如何分析cost和可行性的。 |
|||
|
|||
**方案1**: 直接申请美国EB1A,绿卡一步到位。我在跑路论坛看了很多EB1A的申请案例,感觉我能达到这个水平,也咨询了大家常用的律所,律所也表示没问题。最后我选择了这条路径,I140批准之后开始远程求职。时间1-2年,成本1万刀,一步到位。这几乎是润美国成本最低的方式,但是难度也大。 |
|||
|
|||
PS: 我也问了国内的中介,收费是美国律师的10倍。 |
|||
|
|||
**方案2**: 直接刷题找美国大厂的工作。美国可以提供给博士O1工作签证,我问了一些大厂的人这条路确实可以。如果你达不到O1签证的标准,那这条路就别考虑了。如果你觉得自己达到O1的标准并且觉得自己实力允许,那可以试试。不过有1选1,我没选这个。 |
|||
|
|||
**方案3**: 加入美国企业的国外office,走L1签证润。这条路是润美国的方案中金钱成本最低的方案。如果你能够得上美国大厂中国office的标准,那这条路是最稳的。但是问题是,你到了美国L1签证不能换工作,万一你被开除了呢? 而且后面还要抽H1B、排队拿绿卡。所以有一定风险,而且时间很长。但是这确实对大多数人是个可行的方案,多数工作之后润美国的人都是走这条路,时间长点,但是成本低、风险也不大。 |
|||
|
|||
这里插入一句,润美国之所以难,是因为美国的签证和绿卡体系配额限制的原因,僧多粥少。这就注定大部分去美国的人留不下来。 |
|||
|
|||
**方案4**: 新加坡EP。新加坡给高科技人才提供EP签证。具体EP的标准是什么,我也搞不清楚。但是新加坡的码农大厂,比如某皮,某跳动,每年都从中国挖很多人过去,基本都是拿EP。福报厂内部也可以transfer到新加坡。这两年我身边很多人润新加坡的。如果你够得上那些公司招聘标准,基本就能润过去。据说新加坡签证快的飞起,几周搞定。 |
|||
|
|||
**方案5**: 加拿大express entry。加拿大有个叫express entry的枫叶卡项目,就是个打分系统,分高的人发枫叶卡。如果你没有去过加拿大,也是可以申请的。但是这个项目在疫情期间非常不稳定,具体怎么不稳定我就不了解了。而且那个打分系统,如果你没去过加拿大,你的雅思必须考到8777才有机会,而且对学历、年龄都有一些要求。 |
|||
|
|||
**方案6**: 海外寻找加拿大工作。我知道有同事通过这个方法润去了加拿大亚麻。不过除了加拿大,很多美国大厂在欧洲的office也提供类似的方案。而且这个方案,可以做为方案3的变种,曲线润美。 |
|||
|
|||
**方案6**: 美国投资移民。EB5投资移民的门槛是50万刀,不过我没有50万刀。 |
|||
|
|||
**方案7**: 读书。申请个硕士、找工作留下来的可行性更高,而且多数国家都通用。不过你需要研究自己能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攒学费和生活费,还要考虑毕业之后自己找工作、拿到绿卡的可能性。对于已经工作过的人,这条路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不低,上文提到的方案1-6,如果能走还是优先选择那些方案。 |
|||
|
|||
这些方案都是我自己找到的可能性方案,我挨个分析各个方案的成本和门槛,然后做出了最自己最好的选择。但是每个人的情况真的千差万别,我的方法你未必能用。我除了建议你多搜集信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方案,并没有更好的建议。 |
|||
|
|||
## 结尾 |
|||
没有一个国家是地狱,也没有一个国家是天堂。润去发达国家,未必就能让你变得更好。在研究润去某个国家的cost的时候,你也需要研究当你润到这个国家之后,你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求职难度,工作强度,气候,生活是否习惯,安全性,孩子的教育,国家的前途等多种因素。润真的未必会更好,润之前想清楚。 |
|||
|
|||
|
@ -1,3 +1,10 @@ |
|||
# 目录 |
|||
|
|||
## 䟏 |
|||
 |
|||
|
|||
## 我想通了 |
|||
 |
|||
|
|||
## 其他 |
|||
 |
|||
|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96 KiB |
@ -0,0 +1,5 @@ |
|||
我以前不明白一件事:既然是中等发达国家,还是左翼集权政府,拉美精英们为什么要么移民美国,要么进政府,导致社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他们不努力搞金融科技制造业,一起走向发达富裕呢? |
|||
|
|||
现在我懂了:这种狗屎国家,谁卖力谁就是被分的蛋糕,要么润美创业,要么进体制,国家完不完蛋关我屁事。 |
|||
|
|||
 |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832 KiB |
@ -0,0 +1,97 @@ |
|||
> 作者: 章立凡, [文章来源](http://www.criic.com/knowledgeread1.aspx?id=5090) |
|||
|
|||
# 三次“国进民退”的历史教训 |
|||
|
|||
清末以来,中国发生过三场“国进民退”,第一场引爆了辛亥革命,第二场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第三场将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如今山西省对煤矿的整合重组虽然结束了,但又一场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论却远未止歇。事实上,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各项刺激经济政策和投资,主要作用于国有企业,新一轮“国进民退”大有潮涌之势,对民营经济的生存环境及未来信心是很大的打击。 |
|||
|
|||
民富才能国强,独大未必为公。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国企与民企的发展关系,逐步推行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重点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片面扶植或压抑其中一方,都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
|||
|
|||
清末以来,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场“国进民退”,结果第一场引爆了辛亥革命,第二场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第三场将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历史已经证明:“国进民退”没有可持续性,“国民共进”才是人间正道。 |
|||
|
|||
第一场“国进民退”:引爆了辛亥革命 |
|||
|
|||
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的门户,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和自由贸易,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面临解体。清政府不得不“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由此发生,但其主体思想仍是国家资本主义的。 |
|||
|
|||
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工商业,始于军事工业,继而发展到与民用有关的行业。但官营企业管理不善、贪污浪费等弊端日显,加上资金短绌等困难,李鸿章在 1872年提出“官督商办”政策,开启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道门缝。利用官督商办形式经营的大型民用企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中国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阳铁厂等。 |
|||
|
|||
这些企业的私人投资,有很多来自权贵官绅。他们在经营上享有免税﹑减税﹑贷款﹑缓息以及专利等优惠和特权。由于产权不明,一些戴上了红帽子的“官督商办”企业,实际上是官商合流,肥水流进了私人腰包。其中最典型的,是多家“国企”的老总盛宣怀,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使他成为化公为私的最大获利者。 |
|||
|
|||
清政府对于发展私人资本一直摇摆不定,长期没有开放私人创办新式企业。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仍将官督商办企业视为官产,要求防止民间资本坐大;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发展私人资本,非此不能走上富国强兵之道。直到甲午战败,国力衰微,《马关条约》又规定外人可在华设厂投资,民间设厂的限制才被取消,敕令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并鼓励私人兴办企业。这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民进国退”。 |
|||
|
|||
据估算,从1894年到1913年的产业资本总量看,民族资本的增长超过了官僚资本:官僚资本规模增长倍数为4.32,年增长率为9.2%;民族资本规模增长倍数为20.45,年增长率为17.5%。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的历史表述,笼统地将国家资本和官僚资本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后者是从国家资本中蜕变而出的权贵私人资本。 |
|||
|
|||
清政府对纺纱、碾米、造酒等行业开放民营,而对航运、电报、铁路等行业仍舍不得撒手。1877 年,部分官僚发动了将招商局收归国有的攻势,被李鸿章强压下去;李逝世后,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2年,他将盛宣怀掌控的电报总局收归官办,压价收回商股;继而夺去盛的招商局督办一职,改派亲信杨士琦出任。 |
|||
|
|||
1908年,盛宣怀在李莲英的支持下东山再起,出任邮传部右侍郎。他发动电报总局商股股东与清政府交涉,挽回了部分投资损失。同年光绪、慈禧崩逝,袁世凯罢职闲居,盛又以经营亏损为由,于翌年召开招商局股东大会,选举自己为董事会主席,将招商局完全改为商办。上述事件背后,既有官僚集团之间的争斗,也交织着官商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这种改制现象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结束时,约有44个官办、官商合办企业实现了由官营到民营的转变。 |
|||
|
|||
1911年,盛宣怀进入“皇族内阁”,出任邮传部大臣,统管铁路、电报、航运、邮政,俨然成为朝廷重臣。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范围,盛宣怀一改过去的主张,出台了一项“国进民退”政策,触发了四川保路风潮,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 |
|||
|
|||
铁路于1865年引入中国后,其经济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与其他省份募集的商股不同,四川的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随粮强制征收,值百抽三,相当于政府摊派集资。就股权而言,川人无分贫富贵贱,都与这条铁路利益攸关。 |
|||
|
|||
1911年5月,在盛宣怀力主下,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以两湖厘金盐税担保,借款600万英镑。规定两路聘用外国总工程师,四国银团享有修筑权及延长继续投资的优先权。铁路国有化,列国不乏先例,铁路民营也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在民族主义大潮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铁路国有政策虽不无经济依据,但朝廷朝令夕改,在官办民办之间来回切换,却更有出卖路权、与民争利之嫌。 |
|||
|
|||
当时两路均已发生巨额亏损,竣工遥遥无期。政府以国家股票赎回了湖北、湖南、广东的商股。因各省商股亏损程度不同,故在赎回时的待遇也不同,两湖最优,广东次之,商民虽有抗议,风潮很快平息。但四川的1400万两股金中,有300万两亏空政府不予认可。川省铁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下层民众,既不能退回股金,换股条件又低于其他省份,难免激起民愤,一场路权风暴由此爆发。 |
|||
|
|||
6月17日,成都各团体两千余人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提出“破约保路”口号。全川各地各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员迅速发展到数十万。8月间出现了群众性的罢市、罢课风潮,进入9月后,更发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运动领导人,封闭铁路公司和同志会,开枪镇压请愿群众。同盟会联合哥老会等反清会党发动起义,川省形势全面失控,清廷急调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率鄂军入川镇压,武昌兵力空虚,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首义成功。随着各省纷纷独立,清室被迫宣布退位,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
|||
|
|||
盛宣怀是近代影响巨大的实业领袖,在政商两界长期左右逢源;端方、赵尔丰也都是清廷中的“新派”能臣,其识见远非颟顸的守旧官僚可比;这些体制内新锐人物及各省的立宪派士绅,推动着清末的“预备立宪”潮流,与同盟会为首的革命派展开竞争。“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当经济维权事件演变为官民间的大规模群体对抗,引燃了革命的导火索,体制内革新派精英也难逃玉石俱焚的下场。 |
|||
|
|||
第二场“国进民退”:拖垮了国民党政权 |
|||
|
|||
如果说清末的“国进民退”有较鲜明的人治特色,国民政府的“国进民退”则带有深刻的团体烙印。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继承了会党传统,而“以俄为师”重建的国民党,融入了列宁式政党的集权血液。其经济政策中的威权主义色彩,随着外患的加深和权力的膨胀而日益凸显。 |
|||
|
|||
1927—1937年间被称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十年”,民间资本与国家资本并行发展,互有消长,民族工业资本年均增长率超过8%。民营企业在纺织、矿业、交通、电力等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到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全国工业资本(包括矿业)约有13.76亿元,其中民营资本约为11.7亿元,官营资本只有2.06亿元,约占15%。抗战头三年,后方民营工业投资也超过战前全国平均额。 |
|||
|
|||
1930年代发生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令计划经济思潮在国际上崛起,也影响到国民政府的主政者。蒋介石欣赏纳粹德国的“统制经济”,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心仪苏联的“计划经济”。国内企业家和学者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计划经济。例如卢作孚就主张:“在计划经济原则下,政府所必须直接投资经营的事业,只限于人民不能经营的事业,此外,则皆投资于人民所经营的事业,而让人民管理其盈亏成败。政府只站在全盘产业的管理地位上,管理其相互关系,管理其相互配合的关系,而奖励指导帮助每一桩事业,但不直接管理每一桩事业。” |
|||
|
|||
“九一八事变”后,政府开始转向战时体制,重点发展国营企业。1934年原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由军事委员会领导,管理全国工业建设,推行重工业建设计划,成为权力最大的经济主管部门。 |
|||
|
|||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成立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的联合办事处(四联总处),对金融实行国家垄断;同时通过资源委员会控制战争资源,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1939年国民党五中全会正式确立国营工业的中心地位后,政府片面扶持国营工业,国家资本入侵到面粉、火柴、纺织、电力、交通等民间资本的传统领地,并迅速占据优势。在一党专政体制下,孔、宋等豪门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乘机凭借体制权力驾御经济形势,化公为私,与民争利,大发国难财。 |
|||
|
|||
到抗战后期,国家资本和官僚资本已处于压倒性优势。通货膨胀、金融垄断、物资统制,国家资本和豪门权贵的压迫侵夺,令民营工业处境日艰。战时的金融垄断、物资统制和通货膨胀,导致民营工业借贷无门,资源匮乏,在国家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下日益萎缩。 |
|||
|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忙于复员接收,军工订货大部停止。很多民营厂家发不出工资,濒临破产境地。而当局却将其视为累赘,不闻不问。民营企业家们不甘坐以待毙,依托迁川工厂联合会、中国工业协会等团体,不断与闻国是,参加宪政运动,呼吁“经济民主”,决心联合抗争。他们要求参加政府对敌伪工矿业的接收和复员工作,要求继续订货并收购产品,要求发放紧急工贷以渡难关。 |
|||
|
|||
战后国民政府又接收了大批敌伪产业,不仅导致了政权的腐败,也加大了 “国进民退”的比重。在经济部接收的2243家工矿企业中,除保管未处理者448家外,转由经济部直接经营或移交资源委员会等机关经营者1017个,发还原业主者298个,标售给民间经营者441个,其中电厂因多系国营或战前已有原主,未作标售。战后民营工业资本仅恢复到战前的78.6%,官僚资本则突增至战前的2.8倍,“国进民退”已成定局。 |
|||
|
|||
这场“国进民退”的后果,是民营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失业;迅速膨胀的国营企业腐败滋生,效益低下,出现泡沫化。社会通胀失控,物价飞涨,政府税收锐减。及至国民政府意识到危机,出于扩充税源等考虑,试图改推“国营事业民营化”来补救,但大错已经铸成,民间资本已衰败到无力接盘,令这一方案无疾而终。 |
|||
|
|||
国营企业腐败,民营企业衰败,这些弊端是一党专政体制所无法解决的。财政崩溃、民心思变和军事失利,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倾覆。 |
|||
|
|||
第三场“国进民退”:延迟了中国现代化 |
|||
|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承诺私人资本主义将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期。建国《共同纲领》确认“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恢复时期,国家推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方针,促进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发展。政府针对当时私营工商业遇到的困难,实行国家委托加工、订货和收购,优先保证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发展。截止到1952年,私营工商业拥有380万职工,其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与此同时,一批有代表性的私营工商业开始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体制,先后实现了公私合营。 |
|||
|
|||
1952年1月到10月间开展的“五反”运动,摧毁了企业家们的信心,在巨大的压力下,很多人都不想继续经营下去。1953年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提前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共同纲领》的承诺事实上已被取消。当年12月,全国60多家金融企业率先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
|||
|
|||
1954年宪法规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政府通过没收旧官僚资本、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统购统销、农业合作化等手段,逐步掌握经济命脉后,开始推行“对资改造”。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提前发动和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为了让“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对资改造”在 1955年11月全面正式启动,事实上废止了1954年宪法中“国家依法保护资本家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它资本所有权”的条款。 |
|||
|
|||
根据当时的赎买政策,对私营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但公方一言九鼎,私方毫无发言权。据统计,1956年全国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总额为24.2亿元,并据此对私股支付年息5%的定息,领取定息的私股股东共114.2万人。此前私营企业缴纳重税及摊派公债后的盈利率约为10%,这种还本付息的赎买方式,略似当今之封闭式保本基金,但息率不仅低于盈利率,甚至低于存款利率。 |
|||
|
|||
1956年底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全国99%的私营工业户变为公私合营,商业户中大多数实现了公私合营或合作化。公私合营后的私方人员,在企业管理上有职无权,其管理经验不被重视,政治上沦为“改造对象”。当时资本够2000元即划为资本家,95%的人领取的定息月均只有几元钱。很多人宁愿放弃定息,以摘下尴尬的“剥削”帽子。 |
|||
|
|||
据说定息将发放七年,但毛泽东又说:“七年虎头,五年蛇尾,到第三个五年计划。如果还需要延长,到第四个五年计划还可以拖下去。”到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资产阶级从 “改造对象”变为“专政对象”,定息在同年9月停止支付,总共支付了10年,相当于全部私股股本的50%,未经任何合法手续,公私合营企业全部变成了国营企业。 |
|||
|
|||
“文革”结束后,开始给原工商业者落实政策。在1979年1月的落实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问题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乌兰夫提出八项措施,其中规定:“文化大革命”中被抄走的财物和被占用的私人房产应该发还,过去被扣减的薪金应该补发,以前应领未领的定息可以补领。 1981年又从当时在世的86万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出劳动者70万人,约占81%,这些人已被改造、专政了25年。 |
|||
|
|||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民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历了一轮否定之否定。对私营经济和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条款相继写入宪法,向1954年宪法回归,《物权法》也于2007年公布实施。但就原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产权而言,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仍存在法理逻辑和司法实践上的悖论。 |
|||
|
|||
政策毕竟不能代替法律,建国以来政策上的多次变化,给政治、经济生活造成了无数折腾。就历史上国家对公民的伤害作出赔偿,在法制国家负责任政府中多有先例。因为只有取信天下,才不会导致企业家对长期稳定发展缺乏信心,相率以短期行为谋利。 |
|||
|
|||
第三场“国进民退”比前两场更加彻底,全国吃上“大锅饭”,市场经济被消灭,同时也消灭了从传统到现代形成的工商业文明。国家吃完“苹果”吃“葡萄”,掌控全国财富资源后,发动了“大跃进”这样的全国性瞎折腾,引发了持续多年的大饥荒,经济全面滑坡。国内、党内矛盾的日益激化,又酿成历时10年的“文革”,最终将国民经济拖到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战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先后起飞,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至少被延迟了20年。 |
|||
|
|||
改革开放30年后:重新面对“国进民退” |
|||
|
|||
站在“文革”的废墟上痛定思痛,才有了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的复活,给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历经30年的休养生息,民营经济重新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重和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有经济,贡献了一半以上的GDP,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国家的主要税源。我国企业的99%为中小企业,其中80%为民营。 |
|||
|
|||
回顾30年来经济改革的得失,在承认成就的同时也须看到,我们的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公平健全的金融、税收体制:国家垄断了金融渠道,国企、民企融资待遇不平等。 |
|||
|
|||
与国有大型企业及权贵资本相比,中小型为主的民营企业至今仍受到不平等待遇。它们像大国企一样向国家纳税(个人股东分红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当于重复纳税),同时却很难从国有银行正常融资,平等享受纳税人的国民待遇。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融资中80%左右来自银行信贷,但信贷总量中80%左右资金投给了大企业;而有80%左右的中小企业从来未向银行贷过款。 |
|||
|
|||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专项资金扶助的渠道也十分狭窄,掌控这类资金的权力部门周围都有一批机构乃至个人,截取资金额30%—50%的“咨询费”,有的甚至内外勾结通吃,成为某些人遵奉的潜规则;到一些政府部门办事,除了僵硬繁复的官僚程序,还有明里暗里的要挟索取,行政成本不菲;规模和财力也限制了人才的引进,很难组建和保持高素质员工队伍,在竞争中越来越陷于劣势。 |
|||
|
|||
体制框架限制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迫使企业不得不以短期行为求生甚至违规操作,这又影响到对民营企业的诚信评价,令其融资更加艰难,生存状态雪上加霜,形成恶性循环。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原本脆弱,当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之际,便首当其冲地成为牺牲品,面临退货、停产、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 |
|||
|
|||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刺激经济四万亿元“大蛋糕”中,央企因分得了最大的份额而在不景气中逆势“野蛮成长”,迅速“巨无霸”化。去年股市冲高狂跌,楼价不降反涨,多起“地王”争夺战硝烟弥漫,诸多违背经济常规的表象,不难追索幕后兴风作浪的巨资来源。 |
|||
|
|||
以泡沫治理泡沫,后果堪虞。以往的投资偏向金融、商业投机而不是实业振兴,偏向股市、房地产而不是制造业。前年一场股灾,荡涤了一亿中产阶层;去年楼市的非理性狂涨,已使80后、90后的新生代,终生买不起房;这些都将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如果不对当前“国进民退”的势头加以遏制,势必影响中国日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走势,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 |
Loading…
Reference in new issue